媒体报道
兴安全国碳市场启动2周年,扩容呼声高涨
7月7日,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》进行了修订,编制形成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,并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
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。接近生态环境部的人士透露,在全国碳市场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建设方面,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将是注册登记机构,北京绿色交易所将是全国唯一的交易机构。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目前已经建设完成,预计今年十月左右将启动上线。
在全国碳市场上线两周年之际,有关市场扩容的呼声也日渐高涨。
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机制,核证自愿减排量(CCER)自2017年以来一直处于暂停状态。日前,生态环境部透露CCER重启,这一消息令市场振奋。如今,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后,市场上的自愿碳减排供给量已远低于需求量,而碳市场扩容有望直接带动自愿减排需求量的增长。
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不仅是推动全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和制度安排,也是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。我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,一经交易便以“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”而备受关注。近两年来,全国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,碳排放交易规模逐步扩大,且成交价格稳定在55元/吨至62元/吨之间。对于年轻的中国碳市场来说,这显然是各方所愿意看到的。
据统计,截至今年上半年,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(CEA)累计成交量近2.38亿吨,累计成交额超109亿元。需要指出的是,这一成交额仅来自于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电力行业2100余家发电企业。未来,如果把钢铁、石化、建材等行业逐步纳入市场,我国碳市场交易规模有望实现大幅提升,此举对促进企业温室气体减排、强化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意识,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。